top of page

圖片來源:網路


《尼泊爾布思議》紀錄片是楊力州導演監製的「怪咖系列」紀錄片作品之一,並由姚登元導演前往尼泊爾進行拍攝,主角為棉樂悅事的創辦人——林念慈,臺灣人。片中紀錄了她的回憶與現況。三十歲時在臺灣面臨職場與生活的難題,毅然決然到了印度旅行,因緣際會去到了尼泊爾,這趟旅行成為她協助當地婦女解決每個月難題的契機,也紀錄她在當地設立的布衛生棉工廠、分享月經經驗的課程。

在紀錄片裡也透露這個決定實現了她「希望能夠在一個地方生活、為當地人服務的夢想」,其中布衛生棉工廠不僅使尼泊爾廣大的女性族群受益,也幫助當地婦女就業,打破月經傳統迷思、尊重他人的身體。片中提到了臺灣的教育與職場體制,抉擇與心路歷程,她在困境中看見自己與當地婦女,也透過月經革命讓自己或她人的人生有不同實踐的可能。

過去大學時曾有機會在尼泊爾待一個月的時間,但當時或許太過幼稚,接觸了大約是初經時期的女孩也沒能問起需不需要相關的協助,到現在也仍然是心裡的遺憾,在當地他們帶給我的是遠遠是超過我所能提供的,前年在衣索比亞時也曾在一場社會企業的論壇裡面看見當地女性倡議月亮杯的募資活動,一行人曾試想過推廣環保月亮杯這樣型態的生理用品,後來認為自己並不是月亮杯的使用者便作罷,但這都是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每個人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生理用品,也因為生理用品回頭想像與月經的關聯。

如果沒有懷孕的打算,也會希望例血能夠不要干擾生活,但月經的意義僅僅指向懷孕嗎?對女體來說可能有些限制。不論有無懷孕的打算,在面對經血若想著如何方便的將她丟棄,或是每個月更加「感受不到」經血的存在,其實有很多可能,若能夠接受未知也可以服藥抑制。

 

但經血規律性的存在仍是普遍的生理女性在維持健康上的期望,甚至對未來想要懷孕的女性來說有著必要性。這樣兩相矛盾、靈肉分離的結果,也漸漸演變成不需要「她」的時候最好不在,沒事的時候請規律的來。這樣對身體的矛盾與排斥對於自我的心理與身體認同來說,我認為某種程度上是相當痛苦的。


在2018年時協助策展「在縱谷做一場好夢——阿嬤的秘密」月經展覽時,可能是因為這幾十年對於月經的到來太過麻痺,回應的方式也相當機械化導致,起初對於月經的議題仍然聚焦在普遍所提及的月經禁忌上,某些禁忌離自己的生活也相當遙遠,也像是自己對於臺灣早期月經根深柢固的印象,卻在阿嬤們團體的訪談時,能夠實在的感受女性身體與自我、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也在個人訪談時,感受到對於自身來說未曾有過的平穩與自我揭露,即使部分阿嬤的生活環境對月經有著許多壓迫,生理用品的製作到消費對於女性、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轉變,相對於過去的年代,這些轉變的過程都很值得觀察。


從阿嬤經歷了完整的月經歷程,初經、漫長的月經生活、懷孕、停經、更年期等等,可以看見月經不是傳宗接代的必要條件,對我來說是屬於心靈的一部分,一種專屬的生活方式。

 

「一起聊聊月經與繪本——《她沒說的》|吳致怡 x 棉樂悅事」

活動時間:7/1(四)20:30 - 21:30

活動費用:免費

紀錄片圖片來源:網路


  • 吳致怡。AB WU

線上分享會 - 歡迎自由來去

 

線上訪談與分享:「一起聊聊月經與繪本——《她沒說的》|吳致怡 x 棉樂悅事」

 

邀請來得突然但卻很驚喜,記得「棉樂悅事」是大學時期開始關注的一項跨國的月經教育計畫,今年在寫論文時,突然上映了「尼泊爾布思議」紀錄片,講述與紀錄下棉樂悅事的創辦人林念慈。看見的當下覺得好像一切都有關連,也跑到電影院買早場的票,短短十三分鐘,片中提到了臺灣的教育與職場體制、她的回憶與現況、講述跨國的月經議題,尼泊爾因為月經而轉變的可能,在自己身處的困境中看見當地婦女的月經議題,看完很感動,這次有機會能夠和棉樂悅事在線上一起分享才是我的榮幸。感謝 Claire LinAmy Wei 的邀請,還有一切細心的安排。


如果對棉樂悅事、《她沒說的》月經繪本與田野訪談阿嬤的月經歷程有興趣,可以在7/1日(四)的20:30 - 21:30,參與我們線上的聊天,分享後也有Q&A的時間,念慈也會帶著大家做一場月經覺知的練習,還有抽獎的小活動。


活動時間:7/1(四)20:30 - 21:30 活動費用:免費 活動頁面:https://reurl.cc/VEzEd5 活動報名:https://forms.gle/VL9STRRmn4LWJyiu9

 

這裡放一張《尼泊爾布思議》的海報,若有機會看見紀錄片的大家別錯過|圖片來源:網路



  • 吳致怡。AB WU

小心翼翼的。

 

高高的草和甘蔗田——以前的女人如何在野外換月事帶?


「我都躲在甘蔗園裡面,蹲著一看沒人就換了。用手把那個破布擰乾再放回去,也不敢在溪邊洗。每次我都會帶回家洗,不敢讓大家看到,做農的時候也不可能洗啊!

連田邊的水溝也不敢,還記得偷偷去洗的時候,溪水都紅紅的一大片,看起來很可怕。都是在家旁邊附近,壓井裡的水,在家後面沒人看到的地方洗。」

有的阿嬤則是在夜晚時獨自到溪邊洗沾滿經血的破布,沾過血的布會變得硬硬皺皺的。阿嬤便拿著石頭,看著四下無人,將布放在溪裡壓著,讓流水滲透硬布,把布逐漸軟化。


有的阿嬤也有不小心給人看過:「……去換時不要跟別人說話,安靜地去旁邊水溝還是草很高的地方換著。換時頭要抬得高高,四處看望一下。有時候屁屁不小心,沒注意周邊的環境,遠遠工作的男生們還是會看到!」

長輩們提供)豐田地區的蔗田農事照


看過豐田地區長輩們提供的老照片之後,心裡仍然一直想像著,阿嬤們如何躲在農田裡?她們說的蔗田究竟長什麼模樣?詢問在地人想實地探訪,才發現花蓮已不再像過去產糖的情景,不再擁有能讓人藏裡頭「躲貓貓」的蔗田。


回頭問了爸媽,爸爸說嘉義老家附近應該有。於是我們回到朴子。慢慢的,車駛離了村莊,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蔗田,我第一次看見蔓延到地平線的蔗田。在熾熱的陽光下,四處能遮蔽的木麻黃也所剩無幾。


這是她們以前看到的景象吧?我這麼想。首次靠近阿嬤們過往的生活樣貌,爸爸在一旁說,過去甘蔗田能有四、五公尺高。甚至過去也不能偷偷販售白甘蔗,因為是台糖管制得做成砂糖的原料。以前人們在蔗田,沒有水了也偷採著甘蔗啃,看到警察來就躲進蔗田裡,誰也看不見。


這兩張插圖是在聽完阿嬤們的故事,與實地探訪位在朴子的蔗田後,所繪製的草圖。雖然沒有出現在最終版的繪本裡,但是看見廣袤無際、又像個巨大迷宮般的蔗田,阿嬤們與父親說著過去在蔗田發生的時光,好像終於能在腦海裡浮現。


比例尺 / 蔗田 / 沿途經過拍的紅甘蔗。

 

吳致怡畢業線上展覽 |《她沒說的》月經繪本

線上展期| 2021.5.22~6.30


/// 電腦觀看效果最佳 ///#繪本#月經#田野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