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她沒說的。捕夢網。月經。

“ 那是女人的秘密,只有流血的女人才知道的秘密;

總在男人們於午夜夢迴沉睡時,她們才伺機而動。 

《在縱谷做一場好夢——阿嬤的秘密》透過捕夢網結合秘密生理期的想法開始,由各個社區發展協會帶領高齡女性者們,製作作品。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見對於從前的女性來說,月經是令人感到污穢不堪、難以啟齒,好像只能在午夜夢迴才能侃侃而談的事情。同時也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豐田地區的女性,習慣使用「輪胎皮」製作月事帶。過往在豐田地區務農的女性,她們會將輪胎皮裁成長方形,並在四角縫上兩條繩子、中間墊一塊布便綁在腰腿上種田。另外,生活於同一村子的女性,因生活背景的不同,製作月事帶的方式也具有相當大的差異。看著這些過往利用現成物製作的月事帶,甚至能夠猜想或許當代仍沒有選擇的在某些地方使用。

與朋友騎腳踏車出遊照。拍攝於豐田。 提供:許伍妹

做一場好夢,不止是長輩們想要做的夢,也是希望為每個女性做的夢。因著這些作品了解許多難以置信的事:「月經來時不能做發粿,會發不起來;月經來的時候連自己的祖先都不接受香火;月經來的時候不能除草,否則身體的氣會跑光等等」……。詢問來看展覽的阿嬤,大多也說出類似的禁忌。

但在農村內辦月經議題的展覽一方面也挑戰著傳統,例如在展覽期間,有名男性長輩來到門口,一問之下發現是月經議題的展覽,便說:「這什麼展覽,我不進去了!」,甚至其中一場展覽,舉辦在花蓮市的將軍府,我們將上述所說的那些禁忌,寫成了如同抗議標語般的佈置,展示在展覽現場中。竟也收到相關單位的電話,希望能夠撤下展覽:「因為有部分的民眾感到不舒服」,認為掛布條的方式像是抗議。從一個讓長輩們說出秘密的展覽,到說出了秘密卻被排斥這樣的一個過程,或許也反映出當代女性所面臨的議題。

關於女性生理的月經,亙古至今從生物醫學的觀點來談的文章已繁不勝數,在古羅馬時期的醫學家——蓋倫(Galen of Pergamon, 129-199 A.D.)對於人類的體液研究有了一項發現,他認為男性與女性的生殖器官在外型上很相似,陰莖與陰道、睪丸與卵巢,而女性與男性的差別,是生殖器在身體外面與裡面的差異,導致其差異的則是身體「熱度」的不同,他認為男性的體熱較高,足夠讓生殖器官成熟長出體外,其較高的熱度能夠將體內多的血液轉化成精液,而女性則不像男性,身體的熱度不足,才導致多餘的血液直接流出體外,成為我們所談論的月經。

1990年代,美國歷史學教授拉奎爾(Thomas Laqueur, 1945-),將蓋倫的理論稱之為「單性的身體」(one-sex model),將古羅馬時期對於男性女性的生理現象詮釋為身體發展「程度」的不同,以生殖器作為範疇來分析,分為「完美的身體」與「不完美的身體」。但不論是對於生理構造的分析,或是單性的身體觀,都顯示了從古至今,對於女性價值亦或是月經現象的貶抑不曾消退。

臺灣於1964年引進衛生棉,時常看見各式廠牌的衛生棉廣告,告訴女性在月經來潮時還是可以像平常一樣自由移動、可以像「平常」一樣的自己,欲使女性在工作、上課時感受不到月經的存在。保持像未有月經時「乾淨」的形象。但似乎也反映了在生理期的女性皆需具備精明幹練的能力,負責任地選擇生理用品將流動的經血整理起來;又彷彿告訴社會,使女性陰部清爽的衛生棉的出現已足夠將女性週期性的心情整理乾淨。將經血隱藏起來,女性的身體就會變為「正常」,這般的月經禮儀建立在每位現代女性的心中,卻也像是放棄與自己獨有的肉身經驗進行對話。

但從產品設計或廣告中能夠發現,直至當代都試圖在解決月經在公共場合所出現的種種問題,例如將衛生棉的折疊構造限縮地越小越好、美化外包裝,使其拿在手上既隱形又美觀,這樣的消費文化也逐漸讓女性月經經血的意義變得越發私密。

《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中作者艾莉斯.馬利雍.楊(Iris Marion Young)曾質疑,現代月經在醫學與社會文化的建構之下,使其單一化地成為了懷孕的必需品,若無懷孕,則女性需妥善隱藏其月經氣味、悄悄地使其當作無用之物予以丟棄,如此一來,女性只會學習如何消費衛生用品,更使女性在因月經感到不適的任何情況時,便會產生與自身身體的異化感。

 

瑪汀(Emily Martin)也提到:「被附加在來經之上的象徵意義,不管是伴隨或替代了醫學解釋,都能使許多女孩和女人較不對自己來經的身體產生異化感[1]」,她更指出:「具備較少科學與醫學知識的女性較無自身與月經的異化感[2]」,因她們親身的解決與思索月經的經驗,較能以身處的環境、身體變化的過程與他人描述,觸及自身與他人。

隨著《在縱谷做一場好夢——阿嬤的秘密》各社區作品的完成,與月經相關之研究與藝術創作探討中,看見了過去到現今關於月經知識與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在其匱乏中也影響了心理。即使月經禁忌或相關的枷鎖仍變形存留於社會的某個角落,在我們還未能夠自己決定月經的存留與否,未來人們如何看待月經,或許能夠從月經與己身的連結開始,創造其多元的意義,將普遍的生理現象回歸至普遍的日常。

 

[1] Emily Martin, The Women in the Body, chapter 6.

[2] Emily Martin, The Women in the Body, chapter 6.

“ 月經為什麼是秘密? 

“ 阿嬤說,因為月經只有在大家做夢的時候才能說。 

bottom of page